客服热线:

商业保理发展进入“井喷”期

发布日期: 2016-11-30

商业保理如今备受青睐。一大批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纷纷布局于此,造成商业保理行业经过3年的快速增长后进入“井喷”式的发展通道。


河南企业纷纷布局商业保理业务


对于商业保理而言,经过3年快速发展,如今进入井喷期。


10月1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发布了《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

(2015)》,称我国商业保理自2012年试点至今发展迅猛,新注册商业保理企业数量、业务量、融资量余额连续3年成倍增长。


这不,眼下多家河南企业都在布局此类业务。


就在本月末,中原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商业保理)即将正式挂牌。据记者了解,作为中原金融豫军成员中原资产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两亿元的中原商业保理早在今年3月7日就完成了注册。目前虽然还未正式对外亮相,但业务早已全面铺开。


对于中原商业保理来讲,7个月的运行已经使其成为目前河南商业保理行业的领头企业,然而,其也即将迎来一个体量更为庞大的行业小伙伴。


据记者了解,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由郑发集团、交银信托、百瑞信托和郑东建投4家股东发起成立的中原金控有限公司,作为金融豫军的新成员,也在布局商业保理业务。根据其之前发布的招聘公告显示,中原金控旗下的商业保理公司显然也在筹备中。


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热衷于此,许多上市公司也将目光瞄准了这一领域。


近期,华英农业公告称,其与河南联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清华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拟共同投资设立河南联创融久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称联创融久),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包括以受让应收账款的方式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的收付结算、管理和催收等业务。


华英农业在本次交易中拟以货币形式出资4960万元,占比24.8%;联创投资出资7040万元,占股35.2%;清华园以货币形式出资4000万元,占股20%;金山化工以货币形式出资4000万元,占股20%。


对于涉及商业保理业务的原因,华英农业解释说,联创融久的设立可以为公司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借助保理公司平台的优势和资源,能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这并不是河南首家涉足此领域的上市企业。早在去年11月下旬,林州重机也曾发出类似公告,表示拟出资10.2亿元,合资设立商业保理公司。保理公司拟注册资本为20亿元,林州重机出资额占其注册资本的51%;盈信基金拟出资9.8亿元,占其注册资本的49%。


林州重机之所以投资设立商业保理公司,也是将通过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与商业保理等相关的业务为客户提供增信和融资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合作开展商业保理业务进行产业链优化,降低整个业务链的运营风险和运营成本,提高公司在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有助于公司对整个产业链的整合。


3年暴涨27倍


2012年6月,商务部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同年12月,同意港澳投资者在广州市、深圳市试点设立商业保理企业。


也就是从那时起,商业保理行业在中国内地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除了上述的河南企业以外,内地的许多知名企业纷纷投身于此。


仅就今年来看,永辉超市、福田汽车等多家上市公司均于近期公告称,拟设立保理公司;恒大集团一季度则先后成立了两家保理公司。而基于京东金融债权的首单互联网保理业务ABS也已面世。


就在今年4月6日,“第四届(2016)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开幕式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注册成立商业保理公司及分公司共计2514家,其中2015年注册成立商业保理公司1211家,同比增长43.3%,是2012年成立公司数量的27.52倍。


同时,2015年全国商业保理业务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融资余额约在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均在150%左右。


此外,《报告》还显示,除了公司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外,商业保理服务的行业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已经深入到众多制造行业、商贸流通(电子商务)、融资租赁、农业等行业;在融资模式上,新三板挂牌、保理资产证券化、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及各地金融资产交易所等保理资产转让交易方式也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北京、天津、重庆、广东等地也于2015年陆续成立了地方商业保理协会。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业保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健全商务信用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500余家已经开业的商业保理公司2015年大约服务了31500家中小企业,平均每家中小企业客户获得保理融资额为635万元,商业保理正在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信用风险上升,部分银行对保理业务趋于谨慎,近年来其业务规模也逐渐下降。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保理业务量为2.87万亿元,同比下降1.71%;其中,国内保理业务量2.09万亿元,同比下降3.69%。


而商业保理业务的逆势快速增长,则被不少行业人士视作产业发展初期特有的现象,并非常态。


在中原商业保理副总经理刘江华看来,尽管目前从事商业保理业务的企业多达数千家,但真正有业务量的也仅仅400家左右。并且许多公司投身其中,只是为自身传统业务服务。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对于商业保理公司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但深圳前海却并非如此,以至于国内不少商业保理公司都会选择在此注册。


 “前海奉行的原则就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其实,就行业的发展来看,尽管十三五末有着万亿规模的前景,但眼下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刘江华告诉记者,目前保理工作最大的难点在于再融资。换句话说,再融资能力决定了保理公司的生存能力。


“就中原商业保理而言,目前已经获得了多家金融机构的授信,资金非常充裕,而不少商业管理公司手中有着非常好的资源,但融资能力并不强,这就为我们之间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基础。”上述人士表示。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江华更愿意将行业小伙伴定义为合作者而非竞争者。而中原商业保理正在探索的“双保理”,也正是监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所极力推崇的模式。


然而,挑战还绝非仅仅如此。据业内人士介绍,商业保理主要是针对债权进行操作,所以风险性很大,要求机构、团队对于风控要有更为专业的判断。并且,目前保理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不完备,难以全面覆盖商业保理所涉及的业务范围,相关配套法规还有待完善。


尽管如此,商业保理行业的发展不仅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有益,还将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有益处。


 “商业保理能够解决资金进入不了实体的难题,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且其业务涵盖企业和政府,能够将政府优质的信用传递给社会,从而再造社会信用体系。”刘江华表示。


扫一扫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