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蜂拥20万亿应收账款诱惑
发布日期: 2016-10-28
《经济观察报》2014年2月28日讯(作者:庞丽静)众多资本开始涌向一个新兴行业,商业保理,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企业背景的资本,如中信、平安、苏宁、通用电气、京东,海航等等。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委会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底,全国商业保理公司数量已达到284家,较2012年底增长了4.5倍;全部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超过293亿元。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与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商业保理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韩家平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商务保理公司数量增长非常快,确实超出我们的预料。
保理是基于企业交易过程中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由商业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提供的贸易融资、销售账务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服务功能的综合性信用服务。
目前,除了资源型垄断性企业外,其他企业基本都是赊销经营。在国际贸易或者国内贸易中,赊销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交易方式,80%以上企业都赊账经营。据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估计,目前国内应收账款大约有20万亿以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民间资本很充裕,但是存在投资难,中间缺少创新的金融服务,能够把两者对接起来。保理业务应运而生,迎合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韩家平表示。
蜂拥而上
刘长宏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其所在的上海邦汇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下称邦汇保理)正在筹备增资。去年1月,京东集团投资设立了邦汇保理,而刘长宏则从京东商城金融发展部总监切换到了邦汇保理常务总经理的角色。
邦汇保理计划把注册资金由1亿元增资到10亿元,并在未来2—3个月就要完成。这在行业中,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资本金额度,行业注册资金门槛是5000万。
刘长宏说,邦汇保理目前主要的业务对象是京东商城,后者的业务量占邦汇保理总业务量的80%以上。未来他们打算把业务向更多服务对象拓展,比如涉足零售行业。
京东最开始切入到保理业务,是发现上游供应商有这种资金需求。他们一开始的解决方案是通过银行,但是传统银行解决融资,手续比较繁琐。后来京东看到保理业务在解决应收账款问题时,更有针对性和发展机会。
刘长宏说,在解决融资问题上,相比银行,保理公司从提出申请到放款,整个流程比银行简单,放款速度也比较快。邦汇保理可以利用京东大数据,对企业进行评级,跟踪客户交易,掌握到其应收账款动向,作为未来还款的依据。“未来商业保理行业发展前景很不错。这个行业发展会比较良性。因为保理业务是与实体经济相匹配的。市场中有需求,国家政策又比较支持,而整个传统金融机构中,流动性又比较差。这种情况很自然的产生保理公司。”刘长宏说。
目前,商业保理公司属于类金融企业,归属商务部管理,融资手续相对简便。
不仅京东试图抓住这个新行业带来的发展机会,很多实业界上市公司、大企业也纷纷调整投资方向,还有外资参与到保理行业当中。
目前商业保理行业汇聚的各路资本,有银行背景的,比如中信保理;有保险背景的,比如平安保理;还有电商背景的,比如京东投资的上海邦汇;还有零售业背景的,比如苏宁保理;有IT背景的,比如IBM保理;还有做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投资类企业,比如鑫晟保理;也有航空业背景的,比如海航集团投资的渤海保理。
韩家平说,进入到保理行业的资本很踊跃。未来三到五年,业内预测企业数会增至300—500家。目前加入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的企业,平均注册资金已经达到1亿,最大的会员单位,注册资金达到4亿美金。
一边是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忙着进入商业保理行业,一边是已经注册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企业,忙着增资,如中信商业保理公司增资预计到3亿,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公司计划增资超过1亿。
厚朴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文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商业保理发展这么快的原因,是中国金融没有市场化,普惠金融没有发展起来。普通的中小企业,享受不到金融服务。很多中小企业都是轻资产企业,银行贷款担保需要抵押重资产,这就无法与金融机构对接,而发展又急需资金。后来就研究保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转让企业的应收账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市场空间
平安国际商业保理董事长张涛说,中国经济发展内在需求旺盛,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贸易,都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并希望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统计,2013年中国国际及国内保理业务量达到343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3.5万亿元,同比上升25.06%。据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估计,全国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2012年底就超过了20万亿。今年,这个数字会还会有较大增幅。商业保理业务量2013年预估能达到200亿,2014年预估达到300亿。
张涛说,有这么多的应收账款,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去年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一共才做了3.5万亿,只是做了市场总份额10%略强。银行保理是主体,剩下近90%的市场都还没有满足,市场空间很大。
自2012年6月商务部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工作、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以来,国内商业保理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商业保理试点工作也在逐步放开。
韩家平表示,眼下商务部作为主管部门,批准的试点城市不断扩大,也在鼓励行业的发展。商业保理管理办法也正在制定中,随着审批权下放,将来商业保理公司发展,有可能打破试点城市审批制度,代之以备案制的管理方法。
商业保理公司利润来源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融资利息。在应收账款到账之前提供给企业的资金,这段时间要收取利息。二是保理服务佣金。保理公司要对买方进行信用评估,回收和管理应收账款等,这就要收取佣金。收取比例约在1—1.5%。而融资利息收取要比银行稍高。因为风险和业务量限制,同时很多商业保理业务开展是从银行融资的。
韩家平表示,保理行业虽然不是暴利行业,但是大家纷纷涌进,还是看好其类金融行业的特点,虽然佣金比例不高,但是业务总量一般比较大。大的保理公司,做几十亿业务。加上赚取的融资利息,做的好的公司,盈利能力可以接近于银行。
刘长宏向经济观察报透露,目前,京东集团投资的上海邦汇保理,目前的综合收益率(相当于毛利率)达到9%左右。
平安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国内保理业务负责人陈旭辉说,20万亿商业保理市场,目前开发还很不充分。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不论银行,还是商业保理公司,都没有办法独自做完,更适宜银行与商业保理企业携手共同开拓这块市场。平安银行在去年11月份成立了保理商俱乐部。
行业风险与门槛
李书文说,中国人喜欢一窝蜂做事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莽进的资本比较多,真正把业务开展起来的企业还比较少。甚至有些做矿、做煤的老板,看到原行业不好做,拿着钱希望进入金融行业,想赚钱就走。“这是一个新兴行业。这个行业的进入者,必须要有所准备,要有人力资源、资金、行业知识等方面的准备。如果一点准备没有,没有深入研究,一窝蜂的进入,基本上是赔多赚少。这个行业需要至少三五年的深耕细作。短期赚大钱的心理会失望的。”李书文说。
在香江汇发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郑群颖看来,适合进入商业保理行业的企业,应该前期有一定的客户储备,还要有融资能力,有专业团队,对于保理业务比较了解,最好还要有业务需求。比如苏宁、快钱都是先有了客户需求,才开展保理业务。香江汇发是第一家进入上海自贸区的外商独资的商业保理企业,主做国际贸易保理业务。
韩家平表示,商业保理发展趋势,未来几年还会是高速增长,每年翻倍的速度,但是也会出现风险问题、规范问题、政策瓶颈问题、监管和行业自律能否跟上等问题。商业保理,从事的就是一种金融业务,但是现在配套的金融管理政策,银行融资、外汇、发债等管理,并不把商业保理视为金融机构。如今不是金融机构干了金融的活,在税收、法律、融资、外汇等方面的管理,出现了脱节,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出口保理业务,由于外汇管制,操作难度很大。
保理行业是兼具多种属性的行业,涉及到政府很多部门,工商、税务、商务局、外管局等,还需要政府有综合协调、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促进行业发展。
商业保理企业自身要想发展,还受到融资能力的限制。中信保理目前资金来源渠道,一是注册资本金,二是中信集团支持,三是各商业银行支持,四是创新融资渠道,比如信托证券等。
中信保理张丽惠表示,商业保理企业,如今户数增加过快,但是定位清晰、模式稳定、形成一定规模的保理企业并不多;此外,具备产品创新能力、团队稳定性的企业也很少。有的企业起初几年不盈利,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完善系统,收益不高,甚至有些公司,可能会在第六、七年才盈利。保理公司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相对的沉默期。